阅读历史 |

第0435章 建康府缺人(2 / 2)

加入书签

应邀去了孟珙的府衙和小夫人叙话了。

正好,老孟拉着友万和他一起去临江的春水楼吃茶。

大将军还小声告诉他,别看就是个勾栏,这里的茶艺绝对是建康府一绝,而且打掉后台的恶霸交给顺风处盘下啦。

赵玉林看着精巧别致的建筑点点头,只晓得在此处说话安全,他跟着大将军转弯倒拐的去了后面精致的雅舍,三杯新茶散发着屡屡热气,卫士已经封锁了四周。

曹友万赞叹真不愧是建康府,居然藏着这样一处精巧楼宇。

孟公叹息一声说临安没得银子供军需,却有大把的银子来玩乐,前任知府便是这里的常客,据闻自从抓了前任知府和他的一帮死党之后,这城里勾栏瓦肆的营生就减了两成的收益。

赵玉林暗笑不语,叫柯镇邪续水之后出去,问孟公将他唤到此处,不只为吃

。碗茶吧?

老孟马上笑了,说哥儿就是敞亮,他也不愿意藏着捏着,有些事必须要和哥儿议议。

接着就摆出第一道难题:余街在徐州会战结束后就给他写信,认为自己在指挥作战上脑子不够使,不适应新军作战了,有点灰心丧气的要辞去军职,问他咋办?

孟公突然给他出题,赵玉林还一时拿不定主意,端起茶碗来吃茶考虑。

曹友万说当年他们在青野原初次接触神威军,还不是一样的看不透,不适应,如今同样挥洒自如,无妨的。

新军发展速度太快,他都有些不适应,余公长期隔绝在建康这一代,对神威军的装备、打法了解甚少,一下子统领三军上阵杀敌,难免有许多不适应,这是很正常的。

孟公给他俩解释:徐州会战结束后兵部总结经验,余街发现他的队伍战损最大。赖传芳硬拼掉口吻不花,伤亡的人数没他多,歼敌可是好几大万。就连周平带的水师,包括船工和攻击队的战损也没他手下的伤亡大,周平的水师这次在落马湖大战可是有目共睹,是消灭了蒙军水师主力的。

赵玉林算是听明白了,余街在此次大会战中已经发现他不适合带兵了,有意离开军队。

他放下茶碗问孟公:余公有何具体打算?

老孟说他没提,只是说有点疲惫,想好好休养一下。

曹国主多次来信催在下去成都赴任,他希望在离开建康之前把余街的事情办妥了。

赵玉林完全理解,江东抗蒙之时,他和余街并肩作战,形同兄弟,肯定不希望余街就此沉沦下去。

赵玉林说兵部对伤兵的和老兵的安置都是一样的,余公没得要求吧。

孟公摇摇头说没有、没有,兄弟们晓得神威军是一碗水端平了的,绝对没有。

他说:余公若是执意离开军队,他觉得可以去成都看看,疗养一段时间再做事。眼下新宋即将收复全部国土,今后最需要的是搞水利修造,让江河更顺畅,使百姓免受洪涝的祸害。他认为中枢院可以设置一个水部,余公来做首任尚书,专门谋划全国的江河湖海改造,把全国的水给管起来。

另外一个办法就是孟公去了成都,建康府无人值守,可请余公暂代建康知府一职。

孟公已经乐呵了,他笑呵呵的说余街闲暇时节就喜欢搞些修沟修渠的修造,让他做全国的水部真是对路了,我这就亲自去给他讲。

赵玉林说这样一来建康就缺人手啦,友万兄可以去邳州接下余公的差事,这里怕要中枢院再派人来了。

孟公回到成都可否提议荆州的转运使李公来接下这副担子?

李迪夫这个人他是熟悉的,当年孟珙就坐镇荆州嘛,一起同堂共事的。赵玉林觉得此人一身正气,应该对得上孟珙的口味。

果然不出所料,孟珙当即答应,还说李公饱读诗书、一身正气,是前朝皇帝钦点的状元郎,足以胜任。

赵玉林端起茶碗请茶,笑着说这就对了,问他还有啥事需要商议的?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