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544章 还不见动静(2 / 2)

加入书签

经过不断改进的机器做出来的军械越来越多,越来越精良,他结合在麟州的实战一直在思考军队的变革、调整,打算在翠屏山编练新军,整合资源提高军队的整体战斗力了。

雨琦摸着他光滑的身子说,回吧,伤疤差不多都没了,油菜花也快谢了,咱们这就回去。

两口子随即打点行装。

南边的大理皇宫,段小林无功而返,诸位臣公对他都是一脸的失望。

段小林开始做劝说:他认为这个邮路还必须得通了,诸位都是心里明白装糊涂,咱大理本来就是新宋的属国,上国君主亲自下诏,叫咱们开通个邮路都不行,这还叫啥属国?

自从他舅哥赵玉林创建神威军开始,大理就等于在和新宋国交往,这么多年咱们分走新市的税赋,低价采买新宋国的军器,卖咱们的物品输送新宋换银子花,揭不开锅时还要从新宋国借银子花,自今尚有过千万的债务连同利息都没有还,全是新宋国在帮咱们。

试问天下,哪有这样的上国?

如今,北方的草原王庭正在和新宋商谈,逼迫新宋用银子赎买他们掳去的老皇帝和臣民。

他去成都质询邮路时礼部明确要求咱们先归还五百万的借款,他们要用这笔款项赎回北方草原扣住的人质,咋办?

咱们都筹款还账吧。

众人开始议论了,有人哆嗦着嘴唇说:凭啥要叫咱们还钱,他们新宋国自己摊上的事儿,和咱们有啥关系?不还。

高家做宰辅的族长说:五百万贯钱就是五十万两银子,咱们一下子如何拿得出来?

这是新宋在要挟咱们大理。新宋国家大业大,北蛮只要他们两百万贯钱,肯定拿得出来,无须咱们还账。

段小林大声说:人家就问咱们还钱了,文书本王都带回来啦。

小皇帝早已看过文书,无奈的说:还是商议如何开通邮路吧,咱们答应开通邮路,新宋就不会叫咱们归还银钱了。

几个迂腐老臣立马扑通、扑通的下跪,咚咚咚磕头大呼:千万不可啊,圣上请三思,切不可开通邮路,这是把咱们的国门面向新宋国开放啦。

小皇帝烦躁的叫卫士拖走,要嚎去皇城外面嚎。

这丫十分清楚,国门早就打开啦。

自从新宋的货币在他东北的郡县和部落流通,那里的百姓日子一天天就好起来,商人来来往往的和新宋公平交易,甚至跑去新宋国内挣钱,回来后就大谈新宋的人人平等好,是个人都希望得到被尊重,自然向往新宋国人人平等的生活啦。

边界上从横山寨到永善寨,再从永善寨到与吐蕃路相连的地方,边民的日子越来越好过,一个个边寨都富了起来,就连皇城周围都有百姓跑去边寨讨吃啦。

这个,绝不是新宋国拿蝇头小利哄骗百姓的结果,是百姓真正体会到新宋国好才会跨过边寨讨食的。

而他的大理国由于腐朽的制度一成不变,官员们贪婪的吸食民脂民膏,老百姓被榨干了,日子越来越难过,官府的税赋越来越难收,府库越来越入不敷出,进入螺旋式下降的漩涡之中。

这不,又到了青黄不接的二三月啦,一边是遍地的饥民需要赈济,一边是王公贵族紧闭粮仓囤积居奇,他正愁没银子花呢。

小皇帝下诏:准了,着他的礼部和兵部组成专班人马去升龙州联络,勘察快速递邮路的开设。派出使臣到成都奏报开通邮路事项。

接下来,再商议新春赈济灾民的事情,小皇帝说:才闹了不愉快又去找新宋借钱,是不可能的了,人家还在要咱们还款呐。

姑且暂不管还钱的事情,诸位臣公还是都捐些银子出来救急吧,皇宫内府拿出十万贯钱,镇南王府能拿多少?

镇南王听到他老爹又在管他要银子,十分为难的说:王府就经营着螳螂川那点儿营生能有多少积蓄,捐三万贯吧。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