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624章 精致小木盒(2 / 2)

加入书签

的确是这个理呀。

俗话说好借好还,再借不难。

咋能只借不还呢?

赵思涵禀报:咱们担心自己的货品卖不出去,大肆征收进口新宋国货品的税赋,结果叫老百姓想方设法偷运货物入境在鬼市上交易,这叫助长走私,搞乱了市场不说反而失去了应有的税赋。

更有贪官污吏和这些走私贩私者勾结,通风报信阻挠官府查案,叫咱们搜不到走私货品也抓不到走私犯,市场却依然是走私货品泛滥。

与其这样,还不如恢复原来的关税货物正常流通,叫走私犯无利可图,朝廷还能正常收税。

老臣,重臣当即震怒,认为赵思涵妄议朝政,太过无礼当治罪。

但是小皇帝觉得赵思涵讲到点子上了,轻描淡写的盖过。

高家宰执很是不爽,冷声问道:圣上体恤黎民百姓,关爱天下苍生,老夫只说眼前,就问赵尚书如何渡过难关?

赵思涵怒视着高家,柴家的人说:还能咋办?

她有意停顿了三秒钟再开口:只需要高公捐出家中粮食,就够大理城中饥民吃上半年,老太师心知肚明,还问我一个弱女子干啥?

赵思涵掷地有声的讲话,惊得朝堂上立马没了声音,安静的连窗外蚊子放屁都能听到。

高家老人从惊愕中清醒过来,立马怒火中烧的大吼:放肆,太过放肆了,这还是礼部尚书,镇南王王妃在说话吗?

武将中排位靠后的陈家家主发言了。

他以为赵尚书说的没错,这朝堂上下谁不晓得老太师在城南的仓库里就有二十座谷仓,按照一座五千石计算应该是多少,足够城里饥民吃上三年,赵尚书的消息还不够准呐。

这下就叫那些当权的老臣吃瘪了。

堂下接着就站出来三名大臣举证高家和柴家囤积粮食高价出售,是在发国难财。

那几个坐稳朝政分权的家族心虚紧张,坐不住啦。一个个跳出来大骂这些臣子大胆妄为,胡说八道,罪不可恕,当拿下治罪。

这时,戍守南门的牙将挺身而出,向小皇帝呈报最近三日高家和柴家走门子卖粮的证据,力挺赵思涵说的没错,请圣上明察。

小皇帝刚开始还有点慌,在盘算如何收场呢,这厮拿到证据后不急了。

他一边看奏章,一边瞟眼盯了盯那几个德高望重的臣子,笑呵呵的说:家中有金银,隔壁有杆秤,诸位爱卿苦心经营多年自然是有些产业,左右臣工提议均一些出来救急没得错嘛,何至于老羞成怒的闹不愉快呢。

高家已经从小皇帝的语言中感受到不会被责罚了,但是肯定得出点血。

这厮脑子转的飞快,马上说圣上英明,真是明察秋毫,他家省吃俭用,的确积攒些余粮,这就捐出两万石替圣上分忧。

小皇帝已经逮住这家伙的软肋,那肯轻易放过,只给两万石肯定不满足。

小皇帝嘿嘿一笑说:爱卿就别在朕面前卖穷了,捐四万石,柴爱卿也捐四万石,诸公都晓得爱卿家的粮仓修得比高家的还结实又高大呐。

接着,这厮啪啪啪的摊派下去,一个个老臣子心里虽然在骂娘,嘴上还得不住的叩谢隆恩,愿意为圣上分忧解难云云。

朝堂之上很快就和谐了,一众臣子都上奏小皇帝降下关税,让新宋的货品经过关口输入。

小皇帝拿到了救急的粮食龙颜大悦,准了。他提拔刚才敢于当庭上奏,弹劾高家的牙将做钦差,送粮去灾区赈济饥民。调整了皇城的卫戍提督,进一步收紧权力后大手一挥宣布散朝。

赵思涵刚回到公事房坐下,便有小太监迈着碎步过去操着鸭公声音说:皇后有请王妃赏花叙话。

她马上起身叫侍女整理衣冠后疾步朝后宫赶去。

里面,皇后正陪着小皇帝吃茶,见到赵思涵就笑呵呵的招手,叫快些过来坐下。

皇后笑盈盈的说:王妃真有办法呀,替圣上轻松化解了难题,还给那几个对头记上一笔,有功当赏。

随即就有侍女送上来一个精致小木盒,小皇帝慈爱的叫打开看看。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