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0094章 哥儿下令啦(2 / 2)

加入书签

是她的怀恨对象,前两天获悉赵玉林要回来了,抱住陈宸疼哭了一场,说她无法静下来,留在洋州只会给玉林哥添乱,悄悄的抱着孩子,带着她的侍女冬梅离开了州府。

赵玉林呆在书房胡乱的涂鸦,陈宸劝他几次都无效,叫侍女燃起暖炉陪着他熬夜。赵玉林见陪着他打更的陈宸熬不住,趴在案桌边睡着了,取来貂皮将女人裹上抱回屋去。

刚放下,陈宸就一把拉住他不让走。

原来,这丫是假寐。

他晓得陈宸用心良苦了,脱了衣衫上床休息。

次日,赵玉林叫来秋菊,让她打探吴雨琦的下落,保证她们母子的安全和一应生活需求。让顺风处传令各个总队长回来议事。

跟着就和陈宸去议事厅和在家的州府官员见面,告诉他们这一年大家都辛苦了,陈总管要给每人发十两现银的红包,大家欢欢喜喜的过个年。

负责税赋的转运使报告对关中的贸易大跌,蒙军封了互市报复咱,两边的来往只能靠走私。

赵玉林说无妨,当下兴元府稳了,咱可以一路向西将营生做去吐蕃诸部和巩昌府。

他重申了以民为本、依律办事后陪着陈宸去西乡县视察。赵玉林抚摸着小陈宸的脸蛋说:难为她了,别的人家像她这样的女子还在父母身边撒娇呢。

女人把头搭在他肩上说她愿意,她欢喜。

赵玉林说洋州,金州是他安身立命的根本,要守好了。

小女子不说话,倒在他怀里装死,

这个情景让他不禁又想起了陈晓敏来,鼻子酸酸的眼泪直冒,他用袖子掩面去擦,却是泪如泉涌,越擦越多。

五日后,赵玉林回到洋州,兄弟们都到齐了。

他带着去了书院后边的一处僻静书房,赵玉林把他二哥赵玉江和两位熟悉他新思想的采编也叫来同堂议事。

他说神威军来到汉中的这两年高速发展,队伍一东一西的加在一起已经过六万了。有些事情必须扯清楚,弄明白。

他问:咱神威军究竟是干啥的?

我们这样拼命究竟为了谁?

众人回答不一,有的说精忠报国,为了朝廷,有的说为了皇帝,只有杨兴运说保家卫国,为了黎民百姓。

赵玉林点点头,给大家讲张老先生的《宜宾晨报》上有许多有益的东西,大家要认真看,好好学。

他认为咱神威军就是老百姓的军队,是为黎民百姓拼命,保卫国家的。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父叫子亡,子女就必须去死没得公平正义,三纲五常这样的老旧观念得破。

赵玉林说完之后大家都愣愣的。

他继续讲:这就叫变革。

当下咱神威军做了许多前无古人的事情,比如土改,男女平等的做事,各民族团结如一家,以及神威军本身编成和官兵一致的军纪等等,以后还会有很多。

这些变革有的立竿见影,效果很不错,有的还需要一段时间才能见效,真的不行,咱就大胆承认失败,再找路子重来。

但是,社会在进步,就是要以不断的变革来适应发展,故步自封只能死路一条。

赵玉林要求各位兄弟,回去就按这个标准来选人用人,既不要那些夸大其词的人,也不要那种因循守旧的人。书院和报纸要潜移默化的做宣传教育,就是论事,实事求是。带出一股新风尚起来,引导人们去追求变革,支持变革。

接着,他叫张琦将一个盒子拿过来打开,取出里面的信件读起来。

日子变好点了,有的兄弟开始贪墨军饷了;有的兄弟开始强娶媳妇了;有的兄弟老子天下第一,要当山大王等等等等。

赵玉林念一封就丢一封去火炉,直到最后全都进了炉子,化成灰烬。

他叫大家回去用好士兵会,细细整顿,该退的退,该还的还,一时办不到的,交代清楚后都既往不咎,若下次再犯,必将严惩不饶。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