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788章 困境(1 / 2)

加入书签

<div id="tet_c">现在每一个火车站,都有一个信号塔和电报站。

电报的铺开,不仅仅是各个州府,还逐渐地根据火车延伸,方便传递火车班次信息,同时朱炫还安排人,尽快地往西北铺开电报,便于各种战报的传输,尽快得到相关的军情。

蓝玉确实不知道电报是什么东西,也是第一次听到。

在京被闲置的日子里,他一直不过问外面的事情,也是因为跨江大桥和火车被传得沸沸扬扬,他才能知道,电报现在只是官方使用,并没有对外宣传推广过。

知道的人不多。

“电报,就是一种传信的方式。”

“即使陛下在应天,要把一份消息传来这里,也不过讯息之间,速度很快。”

“这是陛下通过电报,送给蓝大将军的书信。”

耿璇解释了一下。

他是最清楚这些技术的人,毕竟一直跟在朱炫身边,为朱炫训练领军,他们的陆军营地就有一个电报站和信号塔。

蓝玉:“……”

“不可能吧?”

电报那么厉害的吗?

从这里到京师,怕是有千里之遥,传递书信只在讯息之间,听起来就是很天方夜谭,比起蓝玉看过的小说《西游记》还要神奇和魔幻,远超出了蓝玉的认知。

“真的那么厉害。”

耿璇只好说道。

蓝玉第一次接触电报,不得不小心谨慎一些,道:“这是陛下的书信,我……我要求证一下才能打开,你们可以怎么联系陛下求证?快带我去看看。”

对于那个电报,他又是惊叹不已。

“蓝大将军,这边请!”

耿璇只好带他到了车站的电报站内。

这个时候的李景隆,被几个李家的仆人扶着下来,整个人都快虚脱了,坐在车站内,狼吞虎咽地喝水吃东西,被吊起来那么久,双手暂时不能动弹,全靠李家的仆人喂。

“快点,你他娘的,饿死老子了!”

李景隆一边吃,一边骂人,但他不敢骂蓝玉,只能骂一骂那些李家的护卫。

骂骂咧咧的,心里很不爽。

“哈哈……”

李景隆的东西还没吃完,蓝玉又回来了。

“李九江,你自己看吧!”

蓝玉求证完毕,扬手把一封书信,丢到李景隆面前。

李景隆拿起书信看了看,猛地站起来,道:“不可能,陛下不可能这样对我。”

这是让蓝玉,好好教训李景隆的书信,人生导师这个名号,蓝玉顺理成章地接下来了。

“什么不可能?这是陛下让人送来的电报。”

蓝玉轻哼道:“玉不琢,不成器。秦王殿下和盛庸他们等着我们去救,传我军令,所有士兵下车集合完毕,马上出发。”

军令传下去了,下车的士兵,陆续在车站外集合。

等到最后一辆火车赶来,军队集合完毕,直接往西北方向赶去,大军浩浩荡荡,奔赴战场。

李景隆还没能休息,就得随军赶路,本想坐在马车上睡一觉,但是被蓝玉赶下来,必须和普通士兵一样步行,得把李景隆的性格改了,和普通士兵一样的改变方式,是最简单粗暴,但又有效的。

他们有了火车赶路,北上需要的时间,极大地缩短了,如今一切进展顺利。

另外,等到他们出发的时候,柯天朗正好赶来了。

——

方山原。

这里是一片平原,南宋绍兴中,吴玠曾与金兵交战于此。

到了现在的大明,盛庸和朱尚炳就与吐蕃人,交战于此,明军驻扎在马家沟,通过这一条山沟再往东边去,就是凤翔,他们尽力地把吐蕃人,拦截在方山原上面。

按照正常来说,明军拥有武器优势,对上吐蕃大军,要将其打败,易如反掌,但是朱元璋和兵部对武器的限制,又导致他们的火器弹药不足,让吐蕃人一路打了进来。

他们不到三万人,挡不住吐蕃将近十三万的大军。

只能一路撤退,再集结全军,到马家沟驻守,绝对不能放吐蕃人进去,否则渭河平原就要沦陷,过了凤翔府再往东,就是西安了,坚守在这里的战略意义很重要。

边巴带领大军一路往东边横推,打到了凤翔府的方山原,此时驻扎在张家山,同样是占据地形扎营,以防明军偷袭。

“刚开始,明军的火器,确实很强。”

“可是随着我们一路打进来,明军用火器的反击,次数越来越少,到了最后,放弃了很多地方的防线,一直退到这里。”

“以那些武器的威力,不应该如此啊!”

边巴把心里的疑惑说出来,很是不解。

隆多说道:“两个原因,一是那些火器制造很难,明军能有的不多,二是明军火器本就不多,数量严重缺少,他们不得不一边打一边撤退,无法用大量的火器打退我们。”

两个都是数量不多,但前者是产能问题,火器制造不了多少,后者是存量问题,随时可以通过后勤补充。

“我更希望,是前者。”

边巴说道。

打都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