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二十一章 善后大借款(1 / 3)

加入书签

他们几个聊得正欢,又一人走了进来:</br>“李院士精通的不止理科,对工科同样造诣不浅,不知道能不能也对我北大工科有所建议?”</br>夏元瑮给李谕介绍进来的人:“这位是胡仁源先生,北大工科教务长。”</br>李谕站起来与他握手道:“幸会幸会!”</br>胡仁源的年纪也不大,只有29岁。他此后接任了北大校长,是蔡元培的上一任。</br>胡仁源道:“能够做出汽车差速器、四驱系统等复杂专利,以您的水平当工科教务长比我要合适。”</br>李谕笑道:“做教育又不是只需懂就够了,还要会教。工科的现实意义重大,能为实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先生肩上的责任很重。”</br>胡仁源说:“就盼着我们也能像英国人一样造出来大轮船,我看过报纸,英国人已经能造出接近300米的巨轮。我在江南造船厂任职时,尚且只能造内河小汽轮。”</br>李谕轻松道:“确实有点差距,不过咱也没必要一直盯着轮船这种大宗东西。”</br>胡仁源说:“也是,还是一步步来,先研究如何制造普通机械。”</br>李谕说:“对了,胡先生可以在学校里开设无线电和汽车、机械等相关的课程,很有前景。”</br>胡仁源苦涩道:“我也想,不过没有这方面的老师。”</br>李谕说:“我可以设法联系联系。”</br>胡仁源道:“感谢先生,以您的院士身份,人脉要远超我等。”</br>其实北大的工科过几年就会被蔡元培取消,并入其他大学,集中力量到了文理科上。</br>到了吃饭时间,严复带着国学科的几名教师找到他们说:“今日袁大总统的公子袁克定以及财政部周自齐先生代表大总统在厚德福饭庄宴请大家。”</br>胡仁源皱了皱眉:“我们是校方的人,无功不受禄,参与政府的宴席,不合适吧?”</br>严复说:“我认为这是大总统爱护教育的做法。”</br>就像李谕碰见的那些有官身的二代学生还保留着以前的流风遗韵,目前的北大并没有完全脱了前清作为京师大学堂的习惯,大家没办法,只能一同前往。</br>厚德福饭庄目前在北京城餐饮界的名头几乎是最响的,压过了东兴楼等传统饭庄,关键原因就是它是家豫菜馆。</br>而袁世凯又是河南人,多有照顾,很快就成了京城达官贵人最爱去的饭庄。</br>李谕来到饭庄时,看到一个拿着糖葫芦在大门旁蹦蹦跳跳的小男孩,里面有人对他喊道:“治华,不要挡了客人的道!”</br>听名字,这男孩就是梁实秋了,——梁实秋的本名是梁治华,实秋是他的字。</br>梁实秋的祖父则是这家厚德福饭庄的大股东。</br>梁实秋在民国是个出了名的“超级吃货”,写的散文中就有不少关于吃的,肯定与其生长环境脱不了关系。</br>再过三年,梁实秋便会报考清华学校,到时会经常遇到他。</br>几人在一间豪华的大包间中落座,袁克定稍晚到来,拱手道:“让诸位久等了,我给大家带来了好东西。”</br>袁克定让身后的两个仆人端进来两个大箱子,然后伸手打开,里面是一排排的勋章。</br>“这是父亲专门为在学问上有大作为的学者们特别定制的嘉禾勋章。”袁克定说。</br>袁世凯有样学样,从国外学来了勋章制度,今年刚刚搞出来的这个嘉禾勋章不同于军队的传统勋章,文人也可以获得,确实是专门用来表彰有勋劳于国家或有功绩于学问、事业的人。</br>勋章的具体级别有九等,张謇便拿过最高等级的勋章。</br>但大家听了却没有太大的兴奋劲:还不如搞点实质性奖励,弄几枚勋章就想笼络人心?</br>所以大家只是皮笑肉不笑地接了过来,但都没佩戴。</br>袁克定干咳了一声,心想,这帮做学问的果然不好对付。</br>然后他招呼店小二:“上菜!上最好的菜!”</br>袁大公子来了,店家自然拣着最好的来。招牌的糖醋鲤鱼焙面,还有什么两做鱼、核桃腰、罗汉豆腐之类。</br>等酒也倒上后,袁克定说:“诸位都有大学问,其中还有我的师傅,是在下无比景仰之人,我先敬大家一杯。”</br>几人喝下后,袁克定又说:“父亲说了,教育为天下先,无教育不强国,诸位是国之栋梁,我再敬一杯。”</br>这小子跟了袁世凯那么久,酒场上的话说起来一套一套的。</br>又喝了两杯后,李谕说:“袁公子,光喝酒不吃菜,容易烧胃。”</br>袁克定哈哈一笑:“师傅说得对!我学过,要酸碱平衡对不对?”</br>李谕无语道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