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五百五十章 太炎娶亲(1 / 2)

加入书签

章太炎已经在总统府与袁世凯打了一年多交道,他的判断非常准。</p>

尊孔早有迹象,民国元年年底,袁世凯就下令,每年孔子诞辰各地学校都要举行尊孔祀孔的纪念会。</p>

也不是说这样做完全是错的,但要不要同时祭祀祭祀科学人物?如果感觉牛顿、阿基米德、伽利略是洋人,那为什么不选祖冲之?</p>

所以专门尊孔祭孔显然是有意为之,想慢慢造势。</p>

若是单纯尊孔也没什么大不了,但绝大多数革命派都明白,袁世凯联合遗老遗少搞尊孔复古明显有深意:尊孔是表象,复古才是本质。</p>

没多久,大总统就颁发了正式尊孔令,称作《通令尊崇孔圣文》。</p>

虽然招致许多议员抗议,认为总统的这种命令“违背约法之信仰自由”,强令所有人再次恢复旧制,明显与民主共和的理念不符。</p>

可袁世凯哪管国会,照样推行不误。</p>

——</p>

李谕带着新一期科学杂志去商务印书馆找张元济印刷时,发现他正忙得不可开交。</p>

桌子上是一些经学书籍,看封皮似乎是小学教材。</p>

李谕疑惑道:“筱斋兄要刊印小学课外读物?”</p>

“全是正式课本,”张元济苦涩道,“总统府突然把‘国民教育以孔子之道为修身大本’列入宪法草案。教育部迫于压力,下令全国学校编纂关于修身及国文的教科书,而且必须采取孔夫子言行及经训,如果选择他家学问,必须与孔门同源。”</p>

李谕没想到事态发展得这么快,叹道:“果然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p>

目前只是开始,此后一年内,北洋政府又发布了《特定教育纲要》,规定各学校崇拜尊奉儒家古圣先贤;尊孔以端基,尚孟以致用;各学校一律恢复读经。</p>

为了深入贯彻,随后还发布了《国民学校令》《高等小学令》《预备学校令》等,说白了都是为推行尊孔读经而公布。</p>

袁世凯是个聪明人,深知教化乃立国之本,窃国亦自兹始。</p>

张元济更加无奈:“我们刚刚印出几十万册国文教科书,只能全部废弃,转而印制新要求下重视经文的国文教本。辛亥之革命虽成功,但民主共和的观念却并未深入民心。本来通过小学教材能一点点改变,只是才一年,竟然就改了回去。”</p>

李谕说:“革命形式上成功了,但精神上还远远不够。”</p>

现在孙黄等革命派以及国会都毫无办法,李谕自然无能为力。好在知道未来发展,这属于必经的坎坷,躲也躲不过。</p>

留下稿子后,李谕便返回了豫园。</p>

没几天,章太炎在哈同花园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西式婚礼。</p>

李谕登门贺喜,44岁的章太炎与小他14岁的妻子汤国梨满面春风地迎接宾客。</p>

章太炎的第一任夫人十年前便去世,留下了三个女儿。</p>

送上贺礼后,李谕见到了章太炎与汤国梨的媒人蔡元培。</p>

李谕笑道:“月老先生点了一手好姻缘。”</p>

蔡元培说:“当时太炎先生不改狂气,要在报纸上登报征婚,那可是民国第一回,虽然反响不小,可惜无人应答,甚是尴尬。最后还是我托人将汤姑娘介绍给太炎先生。”</p>

李谕问道:“登报征婚确实符合太炎先生的作风,但什么条件这么苛刻,竟然无人应答?”</p>

蔡元培掰着手指头给他讲起来:“太炎先生列举了五项要求,其一,鄂女为限;其二,大家闺秀;其三,文理通顺;其四,不染学堂中平等自由之恶习;其五,有从夫之美德。”</p>

“鄂女?”李谕想了想说,“太炎先生是浙江人吧,为何一定要湖北姑娘?”</p>

蔡元培说:“听他自己说,湘女多情,鄂女多音。湖北人口音里有很多古音遗存,太炎先生本人就在研究古音,所以想娶一个湖北女子。”</p>

“有意思,”李谕又问道,“汤女士是湖北人?”</p>

“不是,”蔡元培摇摇头,“她也是浙江人。”</p>

李谕笑道:“第一条就无法满足。”</p>

“即便如此,太炎也高兴得很。”蔡元培说。</p>

李谕说:“第二条和第三条我可以理解,但第四条与第五条似乎又有些矛盾。太炎先生作为革命人士,为什么要求妻子遵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