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百三十三章 惺惺相惜(1 / 2)

加入书签

其实闭门会的最终结果并未尽如人意。

尽管宁卫民已经相信了宋华桂的真诚,并且对自己长期以来的胡乱揣测心怀愧疚。

尽管他也为宋华桂的信任和提携由衷感动,很想“怀赤诚以报知恩”。

但很可惜的是,他对个人事业和前程的规划,早已有着明确的规划,有着独到的想法。

而他的计划,偏偏是和宋华桂的安排有所冲突。

考虑再三之后,他只能敬谢不敏,辜负了宋华桂的赏识。

这绝不是他矫情。

要知道,明年可不是一般的年份啊。

1985年的9月22日,注定将会发生一件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重大影响的标志性事件——广场协定!

这无疑是一个穿越者绝对不容错过的投机良机。

也是宁卫民能够就此一举奠定未来经济基础的大好机会。

实际上,就为了能从公私两方面一起来执行这个薅羊毛的计划。

为了东渡扶桑去开办坛宫饭庄的分店,去日本的股市房市“割日本韭菜”。

为了报复抗战那区。”

“对呀!”宋华桂赞同地继续说,“咱们外资企业最重要的就是和政府处理好关系。我为什么要把总部搬到这里来?为什么美尼姆斯的店址也选择这里?不就是为了回报区政府对我们长期以来的支持和帮助啊。”

“你还记得前些时日,我拒绝了我们品牌服装入驻天桥商场的事儿吗?驳了区长的面子可是行商大忌啊,我也是不得已而为之。如果不是我们公司和重文区在方方面面都有深度商业合作,我们公司策划举办的文化交流活动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怎么可能一点副作用没有显现?”

“难道你不认为,区政府对咱们公司的看重和宽容,这里面也有小宁的功劳嘛。有这么一个不用咱们操心的坛宫饭庄,既能带给咱们丰厚的利润,还能增加和政府关系的筹码,又能方便咱们设宴开招待会。甚至这个坛宫饭庄,自己都发展成一个走出海外的高端知名餐饮品牌了,这难道不好吗?”

宋华桂停顿了一下,随后的语气便深沉了许多,显得比刚才还要郑重。

“你千万不要以为,目前服装上的暴利会是常态。共和国纺织部和轻工部,不会永远需要我们为他们牵线搭桥。总有一天,咱们国内的生产厂商自己就会找到来自海外的订单,蹚出销路。所以像小宁经营坛宫的方式方法,才是咱们外资企业今后需要长期面对的现实。”

“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啊。利润是要分给别人的,才能始终保证商路顺畅。商场上有一个‘811原则’。这是一个利益分配的原则,按照这个原则,一个商人赚到十元钱,就有八元钱是用来培养生意场上的利益同盟。由此可知,利益同盟就是商人的根本法宝。所以,千万不要小觑坛宫饭庄存在的意义。”

话说到这里,宋华桂已经基本做通了邹国栋的思想工作。

他不再显得愤愤不平,怨气横生了。

而是归于平静,且陷入了沉思。

思考起他过去从没有仔细考虑过的问题。

然而宋华桂却没有给他慢慢消化的时间,反而把这个话题又引入到了更深的维度。

“国栋,你有没有想过,其实还有一种可能。也许是我们错了。也许……是我给小宁间太小了。你我还在想着怎么建立沪海分公司,你看他,却已经惦记着要走出国门了。会不会小宁拒绝了我给他提供的这个职位,反而才是正确的呢?”

“不!您怎么会这么想?也太抬举他了!我看他就是率性而为!即便是有这个意识,那也是不知天高地厚!还没学会走,就想跑了!他应该先在国内开分店,再尝试着走出去啊!”邹国栋下意识地全盘否定。

“可他这个人的眼光独到你不是也很佩服吗?他抓机会从来都是很准的。他可是屡屡带给我们惊喜的人啊。”

宋华桂思忖着继续说,“换言之,如果他是那种目光短浅的人,思维逻辑毫无超常之处,又怎么可能给公司提出那么多有价值的建议呢?”

“说实话,我现在回想起来,仍旧觉得他对于商机敏锐得不可思议。一桩桩,一件件,着眼点都是常人看在眼里却意识不到机会,就跟有一种特殊的感应能力似的。而且总是恰到好处找准时机,总能带给公司巨大的回报。他可是从不出错的呀。”

“所以这次恐怕结果也是一样。也许是咱们眼光的局限了。打个比方,咱们端着碗还看着自家锅里的饭菜,而他其实已经惦记着,要去别人家大吃大喝了。”

说着,宋华桂又把桌子上,宁卫民留下的一条“易拉得”领带拿在了手里,展现给了邹国栋。

“你看,他都能想到这样奇妙的点子,难道这还不是天才吗?所以他去日本也未必不好。我们还是尽可能的帮助他、支持他的这个决定吧!我真有一种感觉,相信他仍然会带给我们巨大的惊喜!”

邹国栋彻底说不出话来了。

虽然宋华桂对宁卫民的评价,在他看来,未免有点过高了。

但心生嫉妒的同时,他也深深地体会到,他自己的才干如果和宁卫民比较,的确存在着相当大的差距。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