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假装好心的小吏(1 / 2)

加入书签

关小六是龙骑军第一批里的百夫长。</br>由于头脑灵活,善于观察所以一直都是在负责侦察任务。</br>这次有幸和其他十人一起被李治选中来收集广州官员的犯罪证据。</br>这对他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挑战。</br>因此他在做事的时候非常的认真投入。</br>关小六冒充的是一名来自河南道的商人,贩卖的商品乃是瓷器。</br>这种东西不属于出口限制的物品而且在陆上贸易中也很容易就能通关。</br>然而奇怪的是瓷器在广州这边明明出口更多但是很多商人却经常受到刁难。</br>关小六的任务就是查明其中的原因。</br>他和几名同伴一起压着一个由十几辆马车组成的车队,假装刚刚来到广州城。</br>他们来到广州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要到边防口岸去报备。</br>唐朝的边防口岸以前统称为关津。</br>既承担关卡的职能又要负责对外国商人的货物进行收税和朝贡贸易。</br>当然此时的税率还是非常低的。</br>大多数商品都不超过一成的税率。</br>朝贡贸易对外国商人也十分友好。</br>一般情况下是朝廷留下品质最好的三成以高于市场的价格直接买下。</br>剩下的七成由商人们自由贩卖到大唐各地。</br>但是自从李治提出了商法以后大唐各地的关津就被改成了市舶司。</br>职能也转变为既管理外国商人和货物进出又管理本国商人和货物的进出。</br>这样就能够有效地避免一些走私的情况发生。</br>关小六将自己的行商证件和货物清单一同交给了办事的小吏。</br>但是他故意忘了要悄悄地给小吏一些孝敬。</br>于是这名小吏便满脸不情愿地接过了关小六手中的材料漫不经心地看了起来。</br>他一边看一边随口问道:“哪里来的商家啊?经商几个年头了?”</br>关小六道:“回官爷,小的来自洛阳城,经商已经两个年头了。”</br>那小吏听到关小六的介绍马上眼睛一亮。</br>随后他的态度明显好了一些。</br>只听他温和地对关小六说道:“才经商两年就敢插手外贸生意,你小子胆子可是够大的。”</br>关小六面带悲戚的说道:“不瞒官爷小人这也是没有办法,原本小人也不喜欢经商,奈何家父和兄长行商出了意外,因此…”</br>那名小吏假装同情地说道:“哎呀!这是怎么说的?原来还是段伤心事。”</br>紧接着他继续说道:“小郎君,在这广州城可有什么亲人故交?”</br>关小六道:“哪有什么故交?不过是凭着一身血气硬闯罢了。”</br>那小吏假装感叹了一声说道:“单凭匹夫之勇哪能做得了生意。”</br>说到这里他假装仗义地开口道:“看你也是个可怜人,本官就好心帮你一次,替你联系一个买家可好?”</br>关小六高兴地说道:“哎呦!那可太感谢官爷了,小人正在发愁要如何寻找客户呢!”</br>那个小吏道:“感谢就不必了,本官也是见不得可怜人,就当是做件好事吧。”</br>口中说着那小吏便手脚麻利地帮关小六做了登记。</br>完事儿以后和旁边的人随意打了个招呼就带着关小六离开了官署。</br>小吏带着关小六等人出了广州城一路向着城外的一片高档住宅区走去。</br>路上的时候小吏开口道:“刚才出来的匆忙,还没问小郎君这些瓷器打算作价几何啊?”</br>关小六道:“回官爷,小人的两千件瓷器都是精美的三彩瓷,听说很受番商的欢迎。”</br>说到这里他故意迟疑了一下之后才开口道:“小人想要作价千贯,不知大人意下如何?”</br>唐三彩是这两年刚刚兴起的一种瓷器。</br>可以说是专为满足外国客商对绚丽色彩的喜好而专门开发的。</br>这两年的价格一直都在快速上涨。</br>关小六给出的价格是经过多番打听以后才确定的。</br>这个价格要比多数的成交价稍低一些但是也有成交的先例。</br>这就非常符合他这种新手急于开拓市场的心理。</br>那小吏听了关小六的报价以后忍不住有些皱眉。</br>他之所以如此主动地给关小六联系买家就是想要从这场交易中间赚些差价。</br>如今关小六给出的价格虽然不算最高但是很多番商也能凭自己的谈判买到。</br>这样一来就体现不出小吏的作用。</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