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波及二十州的旱情(1 / 2)

加入书签

李治忙着招收学员发展教育事业的时候,西突厥的新任可汗同娥设所派遣的使团也刚好来到长安。</br>自从尼熟去世以后欲谷设就开始在突厥内部不断挑起事端。</br>因此同娥设也准备效仿他的哥哥尼熟,通过抱紧唐朝的大腿来维持自己的统治。</br>这一次他不惜血本的让人送来了五百匹战马以及无数珍宝。</br>希望在获得李世民支持的同时能够娶到一名大唐公主来提升自己的地位。</br>李世民现在听到这些外国的国主想要找他求婚就觉得腻歪。</br>我大唐一共才有几位公主?</br>这周边几十个国家如果都想要娶走一个怎么可能够分?</br>再说了你随便一个阿猫阿狗的过来就想要求娶我大唐的公主。</br>那我大唐公主们岂不是显得太不值钱了?</br>于是李世民和一众大臣们商量了一下之后便决定拒绝同娥设的求婚。</br>他告诉同娥设派来的使臣说:“大唐与西突厥建交已有多年,朕深知两国之情谊来之不易。</br>但朕闻听西突厥内部如今并不安定,故此不想让我大唐公主身陷险境。</br>赐婚一事还是待突厥内部安定以后再议吧。”</br>西突厥使臣听了李世民的话以后开口道:“陛下,我家大汗乃是真心仰慕大唐。</br>求娶公主乃是为了时刻学习大唐文化,还望陛下看在大汗诚心的份上赐嫁。”</br>李世民道:“赐婚一事便无需再议了,朕只盼突厥内部早日安定,以免影响各国商路,继而引发更多矛盾。”</br>使臣道:“陛下但请放心,那欲谷设乃是无知狂妄之辈,如今其既然不服王化,我家大汗定会早日除之。”</br>李世民道:“若真能如此则朕心甚慰。”</br>使臣道:“如今我家大汗刚刚继位,还请陛下赏赐一道敕谕册封我家大汗。”</br>李世民点头道:“朕自会安排礼部官员前往突厥宣读圣旨,你等大可回去安心等待。”</br>那名使臣得了李世民的承诺以后心里安定了不少。</br>他此次前来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向李世民讨要一封册封的诏书。</br>只要李世民肯给就意味着大唐承认了自家可汗的统治地位。</br>如此一来自家可汗的便能够大胆地行使自己的权利。</br>这样对付起欲谷设就容易了很多。</br>唯一遗憾的是大唐不肯赐婚一位公主,不然的话大汗的地位定然更加稳固。</br>那名使臣离开长安的时候李世民同样赏赐了大量回礼。</br>不过其中大多数都是李治的工坊所生产的工业产品。</br>看似价值很高其实根本就没花多少成本。</br>这就是工业产品的优势所在。</br>往往一件看似精美珍贵的物品其实不过是一些低级原料经过合成以后的产物。</br>而拥有合成技术的一方往往能够以此赚取巨大的利润。</br>如今因为李治的出现使得大唐能够在工业化的道路上先行一步。</br>但是即便李治再如何神奇也无法改变大自然。</br>于是就在大唐各方面一切向好的时候,一场波及范围极大的干旱再次降临到了大唐的土地上。</br>贞观九年夏中,剑南,河东两地共二十四州相继上报了旱情。</br>李世民召集了一众大臣来到太极殿商讨救灾事宜。</br>这一次李泰由于最近一年的出色表现再次获得了上朝听政的机会。</br>李承乾,李泰和李治兄弟三人又一次同时出现在了太极殿内。</br>户部尚书王珪先是将两地受灾的州府向一众大臣做了通报。</br>其中剑南道受灾之地共有松州,交州,当州,袥州等十州受到不同程度的灾情。</br>而河东道则有云州,蔚州,朔州,代州等多达十四州受灾。</br>王珪公布完受灾的州府以后李世民开口道:“诸位爱卿,眼下正是各地庄稼最后的生长期。</br>倘若灾情持续不解恐会造成严重减产甚至绝收。</br>朕欲派人前去督导赈灾之事,不知诸位可有人选?”</br>李世民的话音落下以后大殿里一时没有动静。</br>这种事情一般也就几位宰相和各部尚书才有资格发言。</br>其他人不过是等着这些大佬的商议结果。</br>如果用到自己就拍着胸脯表示一下自己欣然接受,用不到自己当然更好。</br>沉默了一会儿之后,御史大夫温彦博开口道:“臣推荐监察御史马周,监察御史萧翼分往两地,督导赈灾事宜。”</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