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封赏(1 / 2)

加入书签

诗经有云:人力有时尽,物力有时穷。</br>即便李治再有办法也不可能在没有水的地方凭空变出水来。</br>因此当半个月之后李治发现已经事不可为时河东道尚有四州之地没能解决干旱问题。</br>李治和萧翼商量了一下之后决定现在就开始解决灾民们的生存问题。</br>既然河东道的水网分布不均那便趁着这个机会直接组织灾民们开挖河道。</br>李治给李世民写了一封奏折,请求减免灾民们今明两年的税负并给灾民们提供明年的粮种。</br>以此为代价作为灾民们开挖河道的工钱。</br>河东道算是人口比较稠密的一道。</br>但即便如此四州之地的人口也不过八万多人。</br>李治将具备劳动能力的青壮们组织起来挖河。</br>剩下的老人负责照看孩子,妇孺们则干点洗衣做饭之类的辅助工作。</br>之前李绩筹备的粮食刚好能够养活这些人,倒是省了朝廷再浪费人力运粮。</br>李治和萧翼等人安排完这些以后便被李世民召回了长安,一同返回的还有李泰和马周那一队人马。</br>剑南地区水网密布,只要不辞辛劳总能找到一两处水源。</br>因此李泰等人算是勉强解决了剑南道的干旱问题。</br>朝会上李泰和李承乾以及李治并排站在百官身前显得意气风发。</br>他这次彻底解决了灾情,而李治却整整放弃了四州之地。</br>这对他来讲简直就是一场完美的胜利。</br>此时他正等着父皇在朝臣们面前好好地夸奖他一番,让他在朝堂上的形象彻底改变。</br>李世民也确实没让李泰失望。</br>只听他首先开口说道:“青雀此次不畏艰辛完美化解剑南之灾,朕心甚慰。</br>今加封你为左武侯大将军,食邑增至一万五千户。”</br>李泰听了李世民的奖励之后笑得连眼睛都看不见了。</br>只听他躬身行礼道:“儿臣能为父皇分忧才是荣幸,谢父皇赏赐。”</br>李世民道:“吾儿能有成长乃是家国之幸,望你戒骄戒躁继续努力。”</br>李泰道:“儿臣定谨记父皇教诲。”</br>李世民对着李泰点了点头,随后便将目光看向了李治。</br>他微笑着对李治说道:“闻听吾儿于赈灾之时又有新的发明,朕委实不觉惊奇。</br>但朕收到一份河东百姓所呈之万民书,倒是颇为骄傲。</br>吾儿小小年纪能够亲身走遍各个州县一心为百姓排忧解难,实不负大唐宰相之责。</br>虽未能彻底解决河东旱情,但实乃人力不及。</br>今加封吾儿左光禄大夫,食邑增加两千石以资奖励。”</br>李治躬身道:“儿臣谢父皇。”</br>李治此时内心平淡完全没有激动之情。</br>于他来说没能彻底解决河东的灾情始终是个遗憾。</br>然而旁人看的却完全不是这些。</br>大唐自立国以来便灾情不断,朝廷委派出去的官员更是不知多少。</br>这些人能够出色地完成赈灾任务肯定不会不尽心。</br>然而即便如此却从未有人收到过什么万民书。</br>要知道老百姓虽然憨厚老实但是他们不傻。</br>能够让他们从心底生出无限感激进而呈上万民书一定是付出了极大的精力。</br>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李治此行是真的给当地的百姓们干了不少实事的。</br>在官员们看来这样的品质才是真正值得重视的地方。</br>只有做到如此地步才能长久的立于朝堂之上。</br>李世民没有注意到朝臣们看向李治的羡慕眼神。</br>他继续开口道:“监察御史马周协助越王解决灾情亦有辛劳,今改任侍御史,加封朝散大夫。”</br>马周听到李世民说出“亦有功劳”这句话就知道此次分给自己的功劳肯定大不了。</br>果不其然到最后只是升了一级而且还是个散官职位。</br>虽然侍御史要比监察御史权责大些,但其实两者的等级只差了半级。</br>马周在心里暗叹的同时站出一步躬身领旨。</br>等到抬头的时候却发现李泰正侧着头笑眯眯的看着他。</br>马周一看李泰的表情就知道这是在等他表示感谢呢。</br>此时马周心里的腻歪简直无法形容。</br>你把老子的功劳全都抢走了不说还想让老子感谢你?</br>老子感谢你八辈祖宗!</br>心里想着马周直接面无表情的站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