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难题(1 / 2)

加入书签

<b>inf</b></div> 朝廷修路架桥改善交通自然要紧着长安城周边的京畿道先来。

因此除了大力修建通往西域的道路之外紧邻雍州的梁州也在同时进行着道路修建。

几人谈论的案情便是与现在的梁州都督,汉王李元昌有关。

如今修建道路的成本要比之前提高了一些,主要体现在了劳动力成本这一块。

这里面的原因倒也简单。

因为国家有钱了,因此之前的许多政策也都开始逐渐尝试着废除。

这些尝试废除的制度中就包括徭役制度。

唐朝的徭役分为正役和杂役。

正役又分力役和军役,而杂役便是什么活都有可能干。

徭役每年要给朝廷白干二十天活。

而且这二十天里吃喝还要自理。

说白了就是国家一分钱不花白使唤人。

其实这些年大唐各地都不怎么安定。

时不时的就会发生这样那样的灾情。

因此朝廷的徭役制度本来也执行的不是很严格。

很多时候李世民都是能免则免。

李治本来就一直觉得这种白使唤人的做法有些不道德,加上如今朝廷也有钱。

因此他便撺掇着房玄龄等人一起劝说李世民尝试一下取消徭役。

而如今修建道路所用的劳工便全都是花钱雇佣的。

这种花钱雇人的做法刚一实施就被李元昌发现了其中的漏洞。

大唐取消徭役如今只是试行,所以也就没有大张旗鼓地进行宣传。

而被雇佣的人也不知道朝廷取消了徭役。

因此李元昌就在这上边动起了心思。

他买通了工部派去监工的工部司员外郎卢本伟,两人合伙将免除徭役的事情瞒了下来。

如此一来就省下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而这些钱就全部落入了李元昌和卢本伟两人的口袋。

梁州乃是李元昌的大本营,他手下的官员自然不敢去将这件事情捅破。

况且李元昌也从自己的手指缝中漏出了一些分给他们。

因此这件事在刚开始的时候进行的还算顺利。

但是这里面同样存在着一个漏洞。

那就是负责指导道路修建的人是从将作监派出的。

虽然将作监派出的人只是几个不起眼的小吏但是他们也是能够和自己的上级说上话的。

而如今将作监上下可全都是李治的忠实拥趸。

因此很多事情李治自然一早就已经知道。

但偏偏这件事情牵涉到的李元昌还有卢本伟的上司段纶都和李治有亲戚。

因此这件事李治还真不想插手。

这也就是为何长孙无忌会疑惑李治最近变得低调的原因。

既然不想管事那自然就需要躲起来。

所以李治就干脆每天带着李哲两人围着整个雍州转悠。

看看哪里的路还不太好走就请人修修路,哪里需要建桥就带人修桥。

反正只要不是必要李治就肯定不会出现在朝堂上甚至是长安城。

但是李治虽然能躲可有些事终归是纸包不住火。

参与修路的人没有五万也有三万。

这么多人的关系网铺开什么事儿能够长期瞒住?

于是就在不久前终于有人知道了朝廷免除徭役的事情。

因此李元昌做的事情也就逐渐被在场的众人了解到了。

戴胄的问题便是针对这件事情。

而李道宗的解释也说明这件事他也听说了。

不过李道宗比较幸运。

他在不久前刚刚接替身体不好的陈叔达当上了礼部尚书。

刚好躲过了这件让他也头疼的事情。

一旁的魏征开口道“殿下,这件事终归是对皇室的声誉有所影响。

若是不能及早处理一旦事情闹到皇上那里也不好交代呀!”

李治苦笑道“那李元昌乃是本王的叔父,更是与我大哥多有来往。

便是那卢本伟也是出自卢氏,其顶头上司段纶又是本王的姑父。

诸位大人说说这件事本王又能如何处置?”

众人听了李治的话以后不由自主的又全都看向了一旁的房玄龄。

房玄龄连忙开口道“诸位莫要如此看着本官。

本官虽与卢氏沾亲但还不至于包庇那卢本伟。”

日渐苍老的王珪开口道“此事造成朝廷钱财大量亏空我等身为人臣总要替皇上分忧啊!”

李治对他开口道“本王见王大人精力日渐不济,还是找个时间到医学院检查一下为好。”

李治这话虽然没有明说但是也间接告诫了王珪,让他最好不要插手此事。

王珪如今已是将近七十之人,可以说随时都有可能致仕。

而到现在他家的子弟还都没有成才。

倘若他在这时候插手了这件事那他家的子弟今后恐怕也别想再有前途了。

王珪听了李治的话以后张了张嘴到最后还是叹息了一声道“老臣确实应该去好好查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