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23章 大炮上刺刀(1 / 2)

加入书签

爆炸的烟雾散去之后,皮埃尔上尉的排只剩下了八个人,其中两个还躺在地上生死不知,但最起码他们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直接被炸成碎片,或者缺胳膊少腿。</br>“把他们救回来!”</br>皮埃尔上尉下令道,士兵们虽然不情愿,但是在战场上长官是有随时处决他们的权利的。</br>短暂的交流过后,两个倒霉蛋被选中前往救援。</br>两个倒霉蛋小心翼翼地接近了两具比较完整的身体,其中一个已经断气了,虽然表面没有什么伤口,但是内脏多半受到了损伤。</br>另一个便是贝努瓦·瓦伦坦,前面的战友为他挡住了大部分爆炸的冲击力和带起的碎片,而后面的战友则为他提供了缓冲。</br>即便如此贝努瓦·瓦伦坦依然神志不清,两名倒霉蛋准备拽着他的带子把他拖回去。</br>然而已经杀红了眼的塞莱斯塔民兵又怎么会轻易放过他们?</br>随着一声口哨响起,躲藏在废墟之中的塞莱斯塔民兵再次探出头来举枪射击。</br>皮埃尔上尉也下令还击,场面再次陷入混乱,子弹石屑乱飞,不过碍于枪法和武器的限制并没有造成多大伤亡。</br>最后皮埃尔上尉还是带着六名部下退出了交战区域,改由其他排顶上。</br>皮埃尔上尉和他的排的遭遇只是整场战争的一个缩影,法军此前的大多数战术在此时的巷战中没有任何意义。</br>如同贝努瓦·瓦伦坦这样的受害者不断增多,他们不得不执行一些毫无意义的命令。</br>这让基层的士兵和军官们抱怨不止,有人提议改变原有的战术,转而使用更加适合巷战的新战术。</br>然而这些底层的声音,高层是听不见的,他们只会枪毙那些逃兵,然后派更多人去填这个大坑。</br>萨尔堡。</br>这里的战场不像是塞莱斯塔那样的泥潭,但是并不高大的萨尔堡城墙此时却像山岳一般岿然不动。</br>拉莫西里埃也想像那些传统的将军们一样,喝着红酒、吃着牛排、带着情人散散步、或者看看报纸就把仗打了。</br>然而他此时根本就没有那种心情,六万多法军精锐反复进攻,十二磅攻城炮都打报废了十几门还是没有任何结果。</br>除了几乎化为废墟要塞和满地交叠在一起的尸体,他没有得到任何东西。</br>此时萨尔堡的守军之所以还能坚持到现在是因为他们来自斯特拉斯堡地区,他们很多人都亲眼见证了那场莱茵河畔的屠杀。</br>他们很清楚那些被炮决的人,其中绝大多数都是无辜的,格鲁希只是想要处决一部分人而已。</br>每天看着大批逃难的人群经过萨尔堡,甚至就连奥尔良王朝的新宰相梯也尔都跑了,不难想象后方的敌人是有多凶残。</br>注:路易·菲利普被赶出巴黎之后就放弃了君主立宪制,所以随其逃亡的梯也尔此时是宰相。</br>萨尔堡的守军可以像之前在斯特拉斯堡时一样逃跑,甚至躲起来。但那样的话,悲剧就会重演,所以他们选择站了出来。</br>不过即便没有他们,萨尔堡的商会和行会也都联合起来,大家出钱将周围市镇中的雇佣兵全部聚集起来守卫自己的家园。</br>民族主义横行的时代,阿尔萨斯地区自然也不例外。</br>梯也尔是个十分擅长因势利导的人,他不在乎什么民族主义,他只知道此时这么做对他对奥尔良王朝是最有利的。</br>于是乎奥尔良王朝也开始鼓吹民族主义,并且允许地方行会组织人员共同抗击法兰西第二共和国的入侵。</br>所以并不是拉莫西里埃的战术没有奏效,而是萨尔堡援军补充的速度远大于消耗。</br>拉莫西里埃也并非庸才,他的直觉告诉他,如果此时不能迅速拿下萨尔堡,那么不止是之前的计划无法完成就连现在的成果也保不住。</br>拉莫西里埃下令。</br>“让炮兵推进到距敌三百米再射击!”</br>传令兵和副官都有些疑惑,听说过给大炮上刺刀的,但那是野战,攻城战距离这么近?恐怕会成为敌方的靶子吧?</br>“元帅阁下.”</br>“执行命令!”</br>拉莫西里埃当机立断,态度坚决到下属不敢反驳。</br>给大炮上刺刀,拉莫西里埃也是无奈之举。虽说场面上是法军正占据优势,萨尔堡守军早晚会被打崩溃。</br>但是这种消耗战不知道会维持多久。一天?两天?一个星期?一个月?</br>奥地利的军队从维也纳到达阿尔萨斯所需的时间不会超过二十天,拉莫西里埃可不敢赌奥地利人会像骄傲的兔子一样睡一觉再过来。</br>所以不管有多大牺牲,他都要尽快拿下萨尔堡。</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