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四百九十章:炎公仁德(1 / 2)

加入书签

“你们觉得,炎公一统天下是从何时开始不可阻挡的?”孙恩主动岔开话题。</br>对于这个新话题,在座的也都挺感兴趣的,张良想了想说道:“可能是从百家八十多年,晋国灭亡的时候,炎公一统天下就已经注定了吧。”</br>那时,韩赵魏三氏联手和智瑶大战。</br>智瑶成圣的时候,还享受了一把全天下诸侯围殴的待遇。</br>这可是姜华都没享受过的待遇,不愧是曾经的天命之子,上一个版本的天地主角。</br>要不是姜华横空出世,分走了他身上的天眷,阻道的诸侯,指不定得多死几个。</br>“当时,盐城的实力还没有现在这么强,但造化圣人成圣了。那时,炎君也有九鼎,当时如果诸侯联手的话……”</br>张良话还没说完,李悝就摇了摇头:“从政治上来看,当时的诸侯,几乎不可能联手对付盐城。”</br>“那时,韩赵魏三氏忙着三家分晋,内部为了多占一块地盘,恨不得直接打起来。”</br>“那时,齐国被盐城打了三十多年,早就想要求和了,田和早就被打的没胆了。”</br>“再说了,当时的盐城,并未表现出鲸吞天下的实力。如果你是当时的秦侯,你更愿意攻打函谷关还是攻打八竿子打不着的盐城?”</br>商鞅直接摇了摇头,其他人对这个问题没有多少发言权,但是商鞅不一样,他是秦国执政:“当时,晋国灭亡,秦国上下都很开心,都想着找机会东出函谷关。”</br>说着,商鞅就看了一眼王巨君:“就像楚国人一直都有一个问鼎中原的梦想一样,在大秦也一直都有一个占据函谷关,东出天下的梦想。”</br>“这个梦想,从穆公之前就开始了,穆公也曾亲自派兵攻打函谷关,惨败。虽然每一次大秦攻打函谷关都是惨败,但大秦对于函谷关的执念却从未消退,反而加强了不少。”</br>“当时智伯成圣失败,赵鞅又死在了这一战,韩赵魏三氏又在闹分家。当时大秦上下都在等着找机会攻打函谷关。”</br>“哪怕后来魏公成立了一个所谓的大国联盟,但是盐城还是轻而易举的拉拢了大秦,就是因为,大秦始终都梦想着占据函谷关,东出征伐天下。”</br>“所以,纵然百家八十多年的时候,韩赵魏三氏联手攻打盐城,也是失败的命运。”</br>“因为,伱们最多内部联合,再联合一个齐国就是极限。”</br>“但是当你们和齐国的主力都出动的时候,燕国一定会趁机攻打齐国或赵国,秦国也一定会攻打魏国的函谷关,楚国也一定会攻打郑国,尝试入主中原。”</br>“这种时候,联军自然会失败。”</br>“这样下去,盐城一统天下的可能性依然是最大的那一个。唯一的区别就在于,可能在这种未来之中,整个天下会被打烂,盐城的发展不可能这么顺利,盐城也没时间培养出这么多位圣人或圣人层次的战斗力。”</br>“而且,列国对于盐城的警惕性会更高。”</br>“但是,这些都没法阻拦盐城一统天下。”</br>“都是发展,盐城的发展速度,比列国快很多。”</br>“可能在那种未来之中,列国之间,动辄出动数十万、数百万玄级道兵,死伤甚重,越到后面越没有底线,越到后面,死伤越重。”</br>说到这里,商鞅就看了一眼隔壁凉亭里面正在喝酒的诸多武将。</br>耳朵稍微动一动,就能听到这群家伙在吹牛逼。</br>庞涓说:“其实,我们大魏还有很多厉害的底牌没有用,还有很多来自智伯的知识,还没来得及转化成具体成果,否则,一口气制造数十头大真人层次的凶兽、妖怪,都不在话下。”</br>一旁的白起嗤笑一声:“大秦也一样,大秦历史悠久……”</br>听这群家伙吹的牛就知道,各国其实都很有一些不怎么光明正大,但是杀伤力极大、破坏力极强的道法。</br>只是晋国刚刚灭亡,刚刚进入战国乱世,战争还没有加剧到这种程度,底线虽然比起之前的霸主时代要下降一些,但是动不动大规模制造妖兽,大规模制造瘟疫,大规模制造天灾,这样的道法,还处于构想状态,还没开始实践。</br>要问为什么,大概是因为各国只需要学习盐城,就能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变强,这种时候,就懒得花功夫去慢慢这些歪门邪道。</br>换个角度讲,是姜华,是盐城的存在,拉高了这个时代的底线。</br>当野人有用的时候,野人就不会被贵族随便消耗掉。</br>这不是贵族的道德提高了,而是盐城的存在,使得野人变成了更有价值的工具,所以贵族就舍不得随意杀死野人了。</br>也不是列国的底线真的提高了,而是高底线有利于列国改革、发展。</br>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