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七章送礼(1 / 2)

加入书签

林氏看见小满眼巴巴地盯着自己把那个装有银耳坠的小荷包放进怀里贴身放好,知道她想戴,于是解释道:“现在咱们住在田家,这银耳环要是戴在耳朵上,绝对会被田家人抢走,等我们有机会离开田家了我就会把银耳环给你姐妹两个戴。”

小满这点事还是懂的,乖巧地点了点头。

林氏选的耳坠都不是很重,全是那种精巧的,因此手工费就不便宜,共用了八百六十文钱。

采薇见林氏手上还剩一千多文钱,便道:“娘给自己买个银戒指。”

季氏、马氏还有魏氏和田金菊,谁不是手指上戴着个硕大的银戒指!

魏氏和她宝贝女儿还一人戴两个,就林氏没有!

林氏淡淡道:“戴那么多首饰干嘛?有一对银耳环就够了。不过你们张婶老帮助我们,我想买点东西送她,还有里正,人家为了咱们母女几个几次奔波,为咱们讨回公道,这大恩大德我们报不了,可总得意思意思。

如果还有剩下的钱,我想拿去买两床垫的棉絮和盖的被子,再买几斤棉花,给我们娘儿三个各做一身新棉衣棉裤。”

她们床上垫的棉絮和盖的被子和棉衣棉裤里的棉花早就已经结块了,一点都不保暖。

母女三个出了首饰铺,林氏带着两个女儿想给张婶和里正夫妇一人买一身衣料,采薇就要林氏去别的布庄买,林氏就道:“我也是这么打算的,平白无故让人家送布料给我,我这心里不踏实。”

母女几个就去别的布庄买了布料,又给里正家割了一块三斤重的五花肉,张婶家割了一斤半五花肉,又买了两文钱的麦芽糖,张婶家有两个小孙子,里正那里还买了一壶好酒和五斤红砂糖,就花了七百二十文钱。

采薇看着那些礼物,心想,林氏到底是大户人家出身,送礼答谢别人都这么有心,送里正家礼物却是半点没漏过里正夫人,这红砂糖可不就是为里正夫人准备的!

在乡下,送女性长辈红砂糖可是最高格的礼遇。

送张婶布料也是恰到好处,张婶把布料做成衣服穿在身上,肯定会有人问起,张婶也一定会说是林氏送的,收礼的人有面子,送礼的人礼物也没白送,通过这块衣料,让村里人都知道她母女三个是懂的感恩的。

并且做祖母的都疼孙子,花两文钱买麦芽糖送给张婶的孙子吃,甜在孩子的嘴上,可甜在张婶的心上。

母女三个又去了弹棉花的作坊,在那里买了两床六斤重的新棉絮,又买了八斤棉花准备做棉衣棉裤,共用了三百二十文钱。

林氏自从嫁到田家后就没这么痛快用过钱了,不过这些钱她也没瞎用。

看看手里还剩一百文钱了,干脆花五十文买了一斤卤蹄花给两个女儿吃。

她从小锦衣玉食,什么没吃过?到是这对女儿可怜,长这么大连卤蹄花都没听过。

采薇姐妹两个当然不愿吃独食,非拉着林氏一起吃,而且还要她多吃。

小满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美味,幸福得不停感叹。

前世做为资深吃货,采薇却觉得这个卤蹄花并不是特别好吃,猪肉的腥骚味没有完全除去,卤料配方不全,并且火候把握得也不是太好,因此吃了两块就没吃了。

林氏和小满却只当她舍不得吃,非要留给她们吃。

母女三个吃完卤蹄花从卤肉店里出来时,见天空乌云压顶,看样子像要下雨了。

采薇非要把剩下的五十文买了几两桂圆给林氏补血,母女三个这才加快脚步往家赶。

虽然她母女三个都不想回田家,可没地方住,只能回田家。

还好,母女三个将回到村子里的时候,天还没下雨。

林氏带着两个女儿先去了一趟里正家。

一来里正是长辈,二来人家好歹是衙门的基层人员,是有职务的人,三来,里正家住在村头,张婶家住在村子中间,先送了他家的礼物再回村更方便,难道先去张婶家,再去里正家,把送里正的礼物拎着在村里走上两个回合?叫村民见了,岂不要笑话她母女几个太爱炫了?

做人要低调才好。

林氏母女三个到了里正家里时,里正和他老婆子正在家闲的没事干,剥花生呢,剥出的花生米过年做油炸花生,全家人都爱吃,还能送给当县尉的姑爷一些,这东西下酒,偏姑爷就好一口酒。

里正老两口见了林氏母女三个来了,都很热情,忙把她母女三个让进堂屋。

里正夫人一定要去泡炒米糖水,被林氏死活拦下了,她们母女又不是什么金贵人,哪能让里正夫人这样抬举呢?

乡下没什么好招待客人的,条件好的家里会备上炒米,有贵客来了,才用滚水泡上一碗,里面再放些白砂糖或红砂糖端上来款待贵客。

林氏和里正夫妇分宾主坐了,采薇和小满手里捧着礼物立在林氏的身后。

连林氏都是里正夫妇的晚辈,采薇姐妹应喊他们爷爷奶奶,这里哪有她们坐的份儿?

采薇看了看小满,又看了看自己,现在她姐妹二人活脱脱像两个小丫鬟。

里正夫人看着林氏放在脚边的棉絮棉花等物,还有采薇姐妹手里的东西,道:“你怎么买了这么多东西?”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