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章商定日期(1 / 2)

加入书签

大家伙寒暄了几句,就进入了正题。

提亲有重要的一项就是问名,即所谓的“讨八字”。

在古代,讨回姑娘的出生年、月、日、时,要请阴阳先生推算,只有男女八字相合、才可以定亲。

林氏早就拿两个孩子的生辰八字请算命先生算过,是极相配的,因此这点不用担心,于是媒人里正就给两个孩子交换了八字。

接着就是纳彩,就是男女双方互赠礼物。

庄户人家提亲纳彩时,礼物很简单,一般男方只须送去一把木梳、两节头绳、几尺鞋布就行,女方回敬一双手工布鞋、一方手帕即可。

可是陈沐风不愿委屈采薇,纳彩礼准备的非常丰厚,一整套金镶红宝石首饰,一把镶金沉香木梳、二匹色彩艳丽的织锦。

采薇准备了一套自己亲手做的细布衣裳,一双鞋和一条手帕。

定亲仪式完成,里正受陈沐风之托就向林氏约定纳征和请期的日子。

纳征,通俗说法就是“送彩礼”的意思。

只有送彩礼之后,这婚姻才算铁板钉钉了,没送彩礼,婚姻未必成立。

请期,指的是择定娶亲的日子,用口头或书面的形式通知女方家,就是俗话所说的“送日子”。

因为娶亲日期要征得女方家同意,所以叫“请期”。

林氏的意思是采薇今年才十四岁,等她明年及笄,秋收之后再嫁。

虽然采薇就嫁在隔壁,可是林氏还是舍不得她早嫁。

陈沐风是他家长子,采薇嫁过去责任不少,如果依照林氏的意思,她恨不能留采薇到十八岁再嫁,多过几年清静自在的姑娘家日子。

可是陈沐风没有父母,他年龄也不小了,将近二十岁,必须得尽快成亲,娶个媳妇回家,好安排她弟弟妹妹的婚事,所以林氏才迫不得已,准备采薇及笄那年把她嫁过去。

还没等里正开口说话,陈沐风就急不可耐的笑了一下:“婶子也是知道我家的情况的,我兄妹几个父母早亡,家里也没个人照料,所以我想早点娶采薇过门。

俗话说长嫂如母,采薇进了我们陈家的门,我弟弟妹妹就有人教导了,我打算再过一个月就来迎娶采薇,还望婶子答应。”

林氏瞠目结舌了半天,才说道:“这也太急了,哪有才定亲就娶亲的,我断断是不能答应的。”

陈沐风急了,看着里正和伍大夫。

伍大夫低声下气道:“夫人,两个孩子情投意合,再说阿风家的确缺个主妇料理家务事,我看你就答应吧。”

林氏仍旧不肯点头:“六月份正是农忙,我们自家的事都忙不开,哪里有时间给采薇和阿风两个人办喜事。”

里正听林氏这话分明有几分松动,连忙笑着道:“按说呢,阿风家缺一个主妇料理家务,想早点把采薇娶过门,也是情有可原,可采薇年纪还小,做娘的想留采薇一年,这也无可厚非。

我倒有个主意,不如把两个孩子的婚期定在今年九月份,那时也秋收了,大家伙都不忙了,而且阿风兜里的钱也多,可以风风光光的来迎娶采薇了,不知林夫人觉得意下如何?”

陈大爹也舍了老脸相求,林氏想了想,只得点头答应了。

里正笑了起来,趁机拿出黄历来敲定具体纳征和娶亲的日子。

今天陈沐风前来提亲,林氏特意把林世江兄弟两家人请来作陪。

因为林艳儿也跟顾大公子订了亲,也是今年秋收之后出嫁,所以林氏特意问了林艳儿出嫁的具体日子,在才安排了采薇出嫁的日子。

林艳儿过完中秋之后,八月二十六是吉日就是她的好日子,所以林氏就把采薇的婚期定在九月十日,九月八日陈沐风来下彩礼。

谈完了正事,已经将近午时,林氏留林世江兄弟两家人以及陈大爹一家人和里正夫妇村老来家吃了午宴。

因为定亲这种事不方便叫珠儿姐弟几个来吃酒宴,所以林氏打算派厨房送一桌席面给珠儿姐弟吃。

采薇就道:“反正我姐妹和守玉、林翠儿都姐都要在我的屋里吃的饭,不如也把珠儿姐第四个叫来,同到我屋里来吃饭,省得送去席面麻烦。”

林氏想着她姊妹挤在一处吃饭也热闹,以后各自成了家就不会有这样的机会了,于是答应了,叫包氏派了一个小丫头把珠儿姐弟几个请来。

采薇又打发了一个小丫头,去把彩蝶姐妹两个也叫来,大家一起热闹热闹。

林氏见状,心想陈家中午就只剩陈沐雨一个了,干脆叫人送了两个菜一大盘饺子过去给他当午饭。

珠儿带着元铜兄弟三个来了,还带了两样针线给采薇当贺礼,一块帕子一双鞋,做工都相当精致,可见珠儿是费了不少功夫的。

采薇交给小莲命她替她收好。

彩蝶姐妹也有贺礼,也是一人几样针线。

古代女孩子最喜欢互相之间赠送手帕了,所以才有“手帕交”这种说法。

彩蝶姐妹两个送的礼物里面也有手帕,再就是一个香囊。

林艳儿、林守玉、小满也把自己的贺礼全都拿了出来,清一色的手帕,鞋子,不过小满还多了一个绣工精致的荷包,荷包里装了一串红珊瑚手串。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