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六百九十二章一年之计(第三更)(1 / 2)

加入书签

采薇点头:“娘说的极是,父亲要忙医馆的事,娘又有身孕,给大哥盖子还有买田地的事都交给我好了,至于给大哥的养父母修葺坟墓的事就交给大哥自己办理好了。”

林氏笑着说好。

采薇又对小满道:“你那些银子也别放在家里霉烂了,干脆交给我,我在府城给你买几个大铺面做买卖,钱能生钱,而且以后这就是你的陪嫁了。”

小满通红着脸道:“全听姐姐安排。”

在不知不觉中,采薇种在暖房里的那些蘑菇终于收获了第一批,共有百来十斤。

采薇很是开心,送了些给林氏他们尝尝,自己也要厨房做了个素蘑菇汤好好饱餐了一顿,她就是爱吃新鲜的蘑菇。

当然,多的蘑菇就送到了酒楼做菜,这也是一笔进项。

蘑菇的培育成功,对采薇是个不小的鼓励,她决定按空间里的书准备把金针菇,香菇,猴头菇也培育出来,赚钱是一方面,关键是要丰富自己的餐桌。

休息了两天,采薇夫妇就开始忙碌了。

陈沐风的车马行已经培养出好几个出色的领队,以后跑远途的生意就都交给这几个领队,他则负责夫妻两个所有的田庄、铺面、作坊。

采薇只用在家看看账本,打理打务事。

采薇当然乐意,事情都由陈沐风替她做了,可她自己名下铺面、作坊、田庄赚的钱还是她的,这种日子多惬意!

不过采薇一时半会还不能清闲,因为彩蝶姐妹两个的亲事也该定下来了。

她俩的亲事采薇夫妇两个和她姐妹两个商量了很久,然后又详细的打听了那几个候选人家里的情况,最后才定下两家。

彩蝶看中的是一家乡绅,姓郭,只养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儿子读书虽然没读出个什么名堂来,可是人挺机灵,家里几百亩田地的田庄管理得很好,而且在镇上的两个铺子也经营的不错,是个小康之家。

彩凤相中的也是一户小地主,姓杨,在县城上也有一处铺面,虽然家里有两个儿子,可是大儿子已经分家了,彩凤要嫁的是小儿子,老两口给小儿子也留了几百亩的田地。

当时前来求亲的人当中,也不乏官宦子弟,可是彩蝶姐妹两个全都直接拉进黑名单,原因是,她们两个出身贫寒,虽然现在日子过好了,而且还有个当县主的大嫂,嫁到官宦人家人家也不一定敢小看她姐妹两个,但人以群分,物以类聚,不是一个层次的人住在一起也别扭,不如找户殷实的人家安安稳稳的过日子的好。

采薇就喜欢她们本本分分的不痴心妄想,不然到时自食苦果的是她们自己。

等媒人再三再四的来问采薇之后,采薇夫妻两个这才答应了郭、杨两家的求亲。

过完正月,采薇夫妇就给彩蝶姐妹办了订亲仪式,交换八字,请了亲友吃酒。

两家男方都非常看重彩蝶姐妹两个。

一般定亲仪式就算条件好的人家给女方一两件银饰就可以了,可这两户人家却全都是一套赤金的头面和十个绫罗绸缎的尺头。

彩蝶姐妹都是回的一双鞋。

彩蝶到了今年夏天就满十六岁了,所以她的婚期定在腊月,彩凤还小,采薇夫妇打算再把她留在家里一年,等明年再出嫁。

彩蝶已经许了人家,而且婚期就在今年,所以采薇要她安安静静的呆在家里绣嫁妆。

小钗只比采薇大一岁,刚刚及笄,混熟了,也是爱玩的,女孩子们玩着玩着就玩到一块儿了。

小钗慢慢和彩蝶姐妹熟了之后,没有了之前的拘束,有时也会来采薇家里玩,帮着彩蝶绣嫁妆。

采薇她们才发现小钗的针线活不是一般的好,几乎可以和小满的针线活儿相媲美了。

而且小钗还会打各种络子,相当漂亮。

采薇一问才得知,以前小钗跟人专门学过打络子,而且还靠打络子卖钱,补贴家用。

采薇就让她每天打些络子,放在她的杂货铺子里卖赚几个零花钱。

小钗自是眉开眼笑的答应。

过完正月陈沐风就一直忙碌,就连中午都很少回来吃饭。

过年的时候,许多人来采薇家里拜年,看见采薇家的炕上铺着雪白的兔毛,兔毛上放着色彩艳丽的靠枕、坐垫,都觉得好看。

那些上采薇家里拜年的人非富即贵,这种人家最爱攀比,见采薇家的炕布置的这么好看,自然也有样学样,一时间陈沐风皮毛作坊的免子皮毛身价大涨,当然,也有买羊皮草铺在炕上的,估计以后兔子皮毛和羊皮毛都不用再愁销售了。

开年就小发了一笔,夫妻两个都很开心。

夫妻两个商量好的办养老院育婴堂和学堂,过了正月,陈沐风就开始着手办,为这事他特意去了一次县城,把盖养老院育婴堂和学堂的地契以及供养养老院、育婴堂和学堂的荒地买下来。

当县令听说他买这些土地全都用于造福百姓,立刻把这件事反映给上司知府,知府知道后特批这三块房基地都不收钱,用于供养养老院,育婴堂和学堂的荒地按半两银子一亩卖给陈沐风。

价格便宜,而且资金也够,陈慕枫干脆买了一万亩荒地,也就是百顷田地。

在县衙里买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