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七十五章 消息(1 / 3)

加入书签

这一夜,尤振武无眠,虽然他是一个穿越者,并不是本尊,但他的骨血精神早已经和本尊融为一体,所以,对于身处河南战场,生死未卜的父亲,他心中的担心和焦虑,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心头那股不祥的预感,也越来越强烈。

崇祯十六年,十月初六日。

有大风。

今日,是潼关大战的日子。

清早起来,尤振武来到石桥上,向潼关方向默默行礼,这一刻,他多希望自己的判断是错误的,多希望孙督能够坚守潼关,打退李自成的进攻。

但时势使然,李自成气候已成,潼关失陷的结局,是不可能改变的。

作为一个穿越者,他必须时时刻刻保持冷静,绝不能让情感压过理智。

武尚忠李应瑞和王守奇三人也都向潼关的方向望,表情都是悲伤,武尚忠长叹:“老石怎么还不回来?”

这时。

“哒哒哒哒~~”

马蹄声急促,一身后插着三面红色小旗的六百里加急的信骑,在晨曦中出现,沿着官道,急速而来。

一路以来,信骑时时出现,不时从潼关往西安,就是从西安往潼关,尤振武从不干涉,但今日他却是横身挡在了石桥上。

有人在石桥挡路,而且是一个戴铁盔,穿棉甲的将官,那信骑不得不慢了下来。.

尤振武高声问:“我乃西安火器厂四品佥事副使尤振武,你是哪一驿的信骑?”

“回大人,小的是华阴驿的。”信骑勒住马,气喘吁吁的回答。

明代,驿站六十里一设,六十里换人换马,五家桥距离潼关八十里,中间正隔着一个华阴驿。

“可有潼关的消息?”尤振武问。

“闯贼大军昨日上午已经到了潼关南原。并打造攻城器械……”

“有多少人?”这一次是李应瑞急问。

“漫山遍野,看不到边……”信骑回答时,眼中犹有恐惧。

“闯贼今日就要攻城吗?”还是李应瑞问。

“不知。”信骑回答:“但听闻他们昨日下午就试炮了……”

武尚忠和李应瑞王守奇脸色都是一变,试炮就意味着即将攻城,想到闯军几十万的兵马,想到潼关危局,想到尤振武的预言,他们心情都是沉重。

尤振武默了一下,然后问:“可有榆林兵的消息?”

信骑回:“只知道榆林王定王总镇就在潼关。”

“谢了。给他水壶和食物。”

尤振武令人将食物和水送给信骑。

信骑感激不尽的收了,随后策马疾驰,通过石桥,哒哒哒哒,继续往西安的方向而去。

武尚忠却还是望着潼关的方向,他不明白,为什么始终没有老丈人尤见龙的消息,难道已经遭遇不测了吗?

……

用过早饭之后,原本是要拔营起行,但尤振武召来四个旗长,宣布自己的命令。

听到全营停止前往潼关,原地在五家桥修建防御工事,四人微有惊讶,尤振武不解释,只令他们执行命令,但对于桥头的防守,几处前滩工事的修建,还有兵力的配置,却和他们四人详细探讨,听取他们的意见。

武尚忠加入进来。就一些要点,向四个旗长传授经验。

很快,众人领了令,各去忙碌,

一队去周边砍伐树木、修造路障和拒马,并寻来石头,在桥头垒砌石墙,以为火铳兵射击之用;两队在浅滩岸边挖掘壕沟、设置工事,最后一队将七辆大车上的干草和一应物件都卸了下来,开始捆扎草人。

尤振武给七个车夫发了赏银,令他们返回西安。

七个车夫千恩万谢,赶车回西安了。

……

“佥事大人这是什么意思啊,不带咱们往潼关,怎么倒在这挖沟来了?”

“瞎问什么,佥事大人自有计较,还不快干?”

军士们心中疑惑,挖沟之余,小声议论,但对于尤振武的命令,却是毫不犹豫的执行。

尤振武往来督促,又登上石桥,远望东方。

……

这一日,官道上逃难的百姓,已经是看不到了,大约能逃的都已经逃了,不能逃的,就只能留在潼关和华阴两地,听天由命。

但前往增援潼关的官军依然有。

邻近中午,一支两三百人的老弱官军,押着粮车,在五家桥出现,看他们的样子,应该是要往潼关运粮。

“岂有此理。你们是哪里的兵?谁叫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