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363章 改进(1 / 2)

加入书签

不过,喜悦是喜悦,但要说满意,杨元鼎仍旧是不满意的。

他拉过张司九回了自己的书房,愁眉苦脸道:“我知道这个事情不容易,但是没有想到这么难。你知道油菜籽的出油率是多少吗?”

张司九当然不知道这个。

所以茫然摇头。

杨元鼎轻声道:“大概是在百分之三十到百分之四十左右,芝麻更高一点, 能从四十多到六十多的出油率。生的也很高。油菜籽只能算是普通。可现在,我们的出油率,才二十多。实在是太低了。”

低到他觉得有点不划算。

张司九却跟垂头丧气的杨元鼎想的完全不一样。

她看住杨元鼎,问了他两个问题:“咱们用的技术是最完善的吗?机器是最先进的吗?”

这两个问题,把杨元鼎给问住了。

杨元鼎张了张口,好半晌才摇头:“当然不是。我这个就是看纪录片看了一眼, 什么诀窍秘诀都没有,技术都谈不上。只能说简单粗暴的搞了一下而已。至于先进的机器就更不可能了。现代都是自动化,钢铁机器。现在我们靠的是人工。”

“那你凭什么要求那么高呢?”张司九问杨元鼎, 有些无奈:“你的要求太高了。”

如果就用最粗陋的技术和机器,就能达到完美的出油率,那现代那些机器发明出来做什么?当摆件吗?

杨元鼎恍然,瞬间振作起来:“对对对,九娘你说得对,我想太多了。要求太高了。我得给他们留下进步的空间!反正油就在油菜籽里,含量就那么高,接下来能不能尽可能的搞出来,那就要看我们改进的技术。根本无需烦恼!”

搞试验嘛!他会!控制好各种变量,调整各种环节,这个是可以用时间和精力堆出来的!

万事开头难,可是他们已经开了头了!

而且,甚至都还知道终极目标在哪里了!这不比搞科研简单吗?

他干劲十足的许下豪言壮语:“司九你等着吧,不出半年,我一定能达到至少百分之三十的出油率!”

张司九也不打击他的自信, 毫不犹豫点头:“好!那我就等着看了!”

当天晚上, 张司九和张小山回家的时候, 是带着一碗油回去的。

按照杨元鼎的说法,张家辛苦半年种出来的菜籽油,也应该

徐氏她们其实也眼巴巴的等着了。

只是望穿了秋水,伸长了脖子,都没见叔侄两个回来,一个个的,焦心得很。

好不容易看到人,徐氏忍不住就迎了上来:“怎么样,怎么样?能出油吗?”

别人还能有一点看热闹的心态,可徐氏不行,整个张家人都不行——这些油菜籽,每一粒都是他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所以能不着急吗?

张小山按住徐氏,不让她多问,小心翼翼捂着怀里的油碗,直到进了家门,才敞开怀,将油碗虔诚又郑重的放在了堂屋桌上, 示意徐氏和周氏去看。

一家人,就这么围着这一碗油,看得目不转睛。

小松使劲抽着鼻子闻,闻着菜籽油那股特殊的味道,看着菜籽油那颜色,好奇地问:“这叫什么油?青油吗?”

这个称呼,倒是让张司九忍不住笑了一下——菜籽油学名叫菜籽油。但是民间很多地方,的确叫的青油。

她问小松:“为啥叫青油?”

“颜色是深青色。”小松洋洋得意:“香油闻起来喷喷香,所以叫香油,这个油闻起来不好闻,但也不好叫臭油吧。所以,它颜色青青的,不如就叫青油!”

这个十分贴切的命名法,惹得张司九更加止不住笑:“好好好,那就叫青油。”

徐氏乐呵呵的:“不管青油红油,反正只要能吃,就是好油!”

周氏也是这个论调。

一家人还没看够,其他知道张小山回来消息的人,已经迫不及待过来打听到底榨出油来没有。

于是,这一碗油,简直成了稀世珍宝,每个过来的人,都要仔细来看看——有那调皮孩子凑近一点了,立刻都会被呵斥。

张司九感觉,这哪里是一碗油?这分明是宝贝金疙瘩啊!

而且,这样一碗油,拿来收门票,估计都有人愿意来看!

这样的围观,足足持续到了

里正就是

当时张家还正在吃早饭——下饭菜就是炒鸡蛋。

为了配得上这个来之不易的青油,徐氏大方的掏出了四个鸡蛋,炒了一大盘子鸡蛋出来。

张司九刚吃了一筷子,里正就来了。

徐氏听见动静,探头一看,顿时有点儿纠结——按照待客之道来说,进门就是客人,这个时候无论如何,都应该招呼里正一起吃一口。

但是吧!!!徐氏也

她倒不是心疼鸡蛋。

而是心疼青油。

毕竟,自家也就得了一碗青油而已。

虽然以后肯定还会有,但那是以后了,谁知道要等多久!

张司九看着徐氏那肉疼的小表情,简直是目瞪口呆:二婶竟然还会有如此纠结的时候?!神了个大奇啊!

不过,也不至于肉痛到这个地步的。

张司九正要劝,徐氏还是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