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历史 |

第1008章 下不来台(1 / 2)

加入书签

“张侍郎,梁山确实是个草寇窝,可不见得所有人都没有学问吧?”</br>李纲看着张邦说道。</br>“李纲,你什么意思?”</br>张邦昌瞪着李纲道,李纲现在是太常少卿,主管的是太庙祭祀。</br>“张侍郎,我只是想解释一下这篇诏书!”</br>李纲指着大殿里挂着的诏书开口道。</br>“李少卿,这诏书有什么问题?”</br>赵鼎看着李纲问道,他是开封府左判官,是以书吏的身份跟随开封府府尹进来的。</br>“梁山泊我去过,山上虽然大半都是胸无点墨的草莽,可其中也不乏有博学之士,这篇昭文显然是出自博学之人的手笔。”</br>李纲开口道。</br>“哼,就这也好意思说博学?怕是乡试都过不了!”</br>李邦彦冷眼看着李纲,他是少宰,蔡攸征伐大名府惨败而归,彻底与少宰之位无缘,在半个月前他这个尚书左丞顺利的登上了少宰之位。</br>李邦彦父亲是个银匠,自小家境殷实,常常与同乡进士郊游,久而久之就在当地文人圈里有了名声,凡事进京赶考的学子若是路过都会去拜访李邦彦,李邦彦也是来者不拒,都是热情招待,若有家境不好的,也会资助路费。</br>因此李邦彦很快就在学子圈有了名声,虽然乡试不利,但还是顺利成了候补太学生,后来更是被皇帝赐了进士及第,一路做官到了如今少宰。</br>李邦彦外表俊爽、有风姿,擅长文学,被称为“李浪子”,见到梁山这昭文那叫一个不屑。</br>“李相,文章的受众不一样,写的方法也不同,梁山这昭文不是写给我们看的,没必要写得那么好,写太好了,平民百姓哪里看得懂?”</br>李纲看着李邦彦开口道,平民百姓能识个字就不得了了,一篇所谓的好文章,之乎者也的百姓根本看不懂,就梁山这种半白话的昭文,通俗易懂,百姓是最能接受的。</br>听到李纲的话,大殿内众人脸色都是一沉,这会儿他们才反应过来,为什么一篇登基的诏书写得四不像,前面骂人后面自夸,从文理上看那是狗屁不通,毫无条理可言。</br>可现在他们明白了,梁山这昭文就是给百姓看的,就是故意这么写的。</br>“这群卑鄙的狗贼!”</br>赵佶的怒火再次被激起,他如同被人戏耍了一般。</br>张邦昌咬牙死死的盯着李纲,他刚刚偷换概念,把皇帝的注意力引走,现在完全被李纲毁了,皇帝又怒了。</br>“李纲,你是要大家一起下不来台么!”</br>张邦昌走到李纲面前,压低声音恶狠狠的说道。</br>今天的皇帝陛下很生气,是登基这么多年以来最生气的一次,东京所有官员都被召来了皇宫。</br>可谁都拿不出对付梁山的可行章程,如今大家下不来台,总不能真的耗下去吧!最后丢的还不是朝廷的脸?</br>“我只是据实直言!”</br>李纲看着张邦昌道。</br>“好好好,那就大家一起下不来台,我看你怎么收场!”</br>张邦昌怒极反笑,直接退到了一边,这事儿他不管了。</br>在张邦昌的想法里,他是一心为公,为了百官、为了朝廷、为了皇帝,大家先找个借口下台去,不要硬扛着,办法慢慢想,可这一切都被李纲毁了,现在彻底僵住了。</br>“快想办法,想不出,就滚出去想!”</br>赵佶看着大殿里的官员们吼道。</br>此时的李纲成了众矢之的,不少人恶狠狠的看着李纲,都是在心里大骂李纲多管闲事,害得大家一起倒霉。</br>“陛下,檄文还是可以发!”</br>李邦彦行礼道。</br>“梁山那群贼人能写一篇狗屁不通的文章昭告天下,咱们也写一片平铺直述的檄文,让百姓们看得懂!”</br>李邦彦又解释道。</br>“那有什么用,孙磊过几天就建国登基,伱们让朕看着他建立伪朝,朕如何去面对列祖列宗!”</br>赵佶大吼道。</br>李邦彦见皇帝执意要灭了梁山的计划,也是无奈的退到一边。</br>“童贯,出兵梁山,平灭贼寇!”</br>赵佶看向童贯喝道。</br>“陛下,还有四天就是三月三上巳节,如今兵马还未集结,粮草也未准备,器械尚未打造……”</br>童贯直接说起了难处,反正就是出兵肯定来不及。</br>赵佶听到童贯的话语更是咬牙切齿,不过他也知道童贯所言有些道理,这突然出兵哪里来得及?</br>“陛下,贼人建立伪朝,实乃罪大恶极,不如即刻集合兵马,准备粮草器械,月余时间定能出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